2022年建平中學高二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
2022-08-08 11:02建平中學2021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
高二語文試題
一、積累應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安得廣廈千萬間,_____________________,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破天驚逗秋雨。(李賀《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傳》中,稱贊《離騷》“言淺意深”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選擇。(5分)
2. 下列各句中詩句引用不符合語境的一項是( )
A. 隨著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順利推進,“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的美好生活為時不遠了。
B. 乘江輪游于長江之上,皓月當空,江水悠悠,自然會生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
C. 離家遠赴外地求學,看著佇立在村口的父母身影越來越小,“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D.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看這草長鶯飛、垂柳拂面、湖水潺潺,此情此景怎不令人陶醉?
3. 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
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這話表面看來,不通已極。但是實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類所過的生活——比好一點,是神仙的生活;比壞一點,就是豬的生活——便呆板單調已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換句話說,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世界既完美,我們如何能嘗創造成功的快慰
②因為倘若件件事都盡美盡善了,自然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
③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
④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A. ②④①③ B. ①③①② C. ②③①④ D. ④①②③
二、閱讀(70分)
(一)(16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審美忠實
林少華
①盡管翻譯有那么多種類,但從語言角度來說,文學翻譯是最難的。這是因為,文學語言,尤其是詩歌語言是語言的最高層次。最高層次是什么層次?審美層次、藝術層次。
②我以為,文學概論中說的文學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認識功能和審美功能之中,唯獨審美功能,通過語言藝術給人以審美愉悅這一功能是其他學科門類和藝術形式所無法替代的。遺憾的是,很長時間里我們忽略了文學作品的這一功能。包括文學翻譯在內,人們只顧說說說,而忘了怎么說。其實怎么說才是藝術,才是美,才是文學翻譯的文學性或者審美信息。老一輩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翻譯美學”這個術語,認為“翻譯繞不開美學”。
③說到美,最日常性的聯想往往和女性有關。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一句流行語就曾把翻譯比喻成女性:“翻譯如女人,漂亮的不忠實,忠實的不漂亮?!边@個比喻并不恰當,有歧視女性的意味,但作為引用者的我的意思是,翻譯、文學翻譯必須美,必須漂亮。卻又不能僅僅漂亮,必須漂亮與忠實兼而得之。換言之,理想的翻譯就是要既忠實又漂亮。那么這樣的翻譯,這樣的譯者有沒有呢?不多,但有還是有的。
④王佐良譯的培根讀書名言是為其一:“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蹦憧?,英漢之間,妙而化之,天衣無縫??芍^美而不妖,貞而不俗。漢譯法國文學,翻譯家羅新璋最服傅雷。他舉傅譯《約翰·克里斯朵夫》開頭一句為例:直譯為“大江的轟隆轟隆聲,從屋子后而升上來”。而傅雷譯為“江聲浩蕩,自屋后上升”,化人為己,水乳交融,斐然而成名譯。日本文學翻譯這方面做得最好的,竊以為是豐子愷譯的《源氏物語》。鬼斧神工,出神入化,信手拈來,絕塵而去。個別理解或有不足,原意傳達或有不逮,但在整體審美意韻的捕捉和重構上,無人可出其右。讀之可知譯事之難,可嘆譯筆之工,可生敬畏之情。
⑤忠實與漂亮如何兼而得之的問題,其實也是學翻譯搞翻譯的人盡人皆知的“信達雅”如何認識和實踐的問題?!白g事三難,信達雅”,信達雅三個字,解釋起來也夠難的?!把拧庇绕浔娬f紛紜,質疑也最多。聽起來最為理直氣壯的質疑是:原文是俗的難道也非要譯成雅的不可?
⑥“信”,這里當然是真實、誠實,忠實于原文之意。不偏不倚,不即不離,不增不減。一言以蔽之,不偽?!斑_”,達意??鬃诱f“辭,達意而已”,詞不達意是不成的。一般理解為通達、暢達、順達?!把拧?,古人說“辭令就得謂之雅”,大意是,話說得恰到好處、說得得體就是雅。也不僅是說話,穿戴也好,禮節也好,房子裝修也好,得體都是最不容易的。稍有疏忽就弄巧成拙,走向反面:庸俗、粗俗、惡俗或者顯擺、淺薄、淺陋。
⑦在這個意義上,雅乃是一種層次極高的審美追求、審美理想。表現在文學翻譯上,即是譯文的藝術性、文學性,即是原作的文學審美功能的重構和忠實再現。是的,我認為達、雅,其實也是個信的問題,也是信的表現。就側重而來說,信,側重于語義忠實或內容忠實,屬于文學翻譯的形式層:達,側重于行文忠實或文體忠實,屬其風格層;雅,側重于藝術忠實或美感忠實,屬于審美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審美層。法語有句話說“翻譯即背叛”,即使“背叛”,也要形式層的背叛服從風格層,風格層的背叛服從審美層,而審美層是不可背叛的文學翻譯之重。在這個意義上,我的所謂翻譯觀以概括為四個字:審美忠實。
(節選自《讀書》2022年第5期,有刪改)
4. 第②段的“怎么說”在文中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不能依據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 )
A. 審美視角缺失是目前文學翻譯實踐與批評的盲點所在。
B. 忠實與漂亮兼而得之,主要看譯者對原意的理解傳達。
C. “信、達”需要知性判斷,“雅”則更需要審美判斷。
D. 在難以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時,美感再現是必須保證的。
6. 下列表述與作者觀點一致的一項是( )
A. 凡是翻譯,必須兼顧兩面,當然力求易解,一則保存著原作豐姿。
B. 翻譯是一種藝術,譯文應當有“五美”:音美、意美、神美、氣美、形美。
C. 翻譯不是詞句的形式對應,而是語言信息與美感信息的整體吸納與再造。
D. 以效果而論,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7. 用本文“審美忠實”的觀念,對第④段“傅譯《約翰·克里斯朵夫》”這一事例加以分析。
8. 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
(二)(15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走,去看看那灣長江
湯世杰
①清明回老家,去父母青草蔭蔭的老墳前敬杯水酒,點把香燭,插幾串清明吊。站在半山放眼一望,春日陽光下,那灣波光粼粼的江水,如一枚亮亮的眸子,驟然就叫我有些動情。心里便起一念:既已回來,怎能不專程去看看那灣長江呢?
②我說的故鄉長江,是剛出了三峽,那灣變得有些悠緩的江流。緊鄰的上游,乃東晉袁山松《宜都記》里描述過的“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的長江,也是酈道元《水經注·三峽》中描摹過的“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奔御風,不以疾也”的三峽。一俟出了西陵峽口,過了南津關,便自改了性情——大自然極性情也極懂韻律節奏,一瀉千里后便稍稍松了一口氣,只是款款而行了。
③先人當初選擇這里住下來,顯見是因長江在此留下了那片江灣。但后來又發現,江流到了這里并沒真改了脾氣,水災是常有的。于是追究到“風水”,以為那座立于右岸金字塔形的磨基山,終究還是有些突兀了。而江流左岸作為主山的東山則低矮許多,便在江邊建了座“天然塔”,以為那樣的高度,庶幾可抵消一些“客山”的擠壓。另說,磨基山又名孤山,建塔以對,可略慰其孤寂。管不管用我說不好,但古人的思索倒滿滿都是詩意:無論“主”“客”之謂,還是為山尋侶,對人與山川的那種安頓,現代人都未必能想得出來。
④如今,站在幼時春游仿佛要走很遠才能到的寶塔河,感受到的正是視覺上的平衡:沒了天然塔,或許天便傾了地便偏了,有了,江水便再不亂闖,徑直往下游行去。于是小城便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眾,南來北往的舟船,有了人生公開或隱秘的悲歡離合:進而作為一個進出巴蜀的軍家必爭之地,也就有了史稱為夷陵之戰的那場大戰,有了抗戰時的“中國敦刻爾克大撤退”……
⑤生活自然并非總那樣撼人心魄。緩緩而行的江流,也曾像母親那樣,撫慰過無數人細微卻深切的生命之痛。即便一度官場得意、卻因追隨范仲淹革新失敗而被貶為夷陵縣令的歐陽修,也曾受益。
⑥景祐三年,未滿三十歲的歐陽修初到夷陵,想必也見過我正面對的江天,領略過那番情致。其時的永叔先生尚未自稱“醉翁”,初到夷陵也曾郁郁寡歡。其《望州坡》詩曾云:“聞說夷陵人為愁,共言遷客不堪游?!弊阋姰敃r心情。當黑夜過去,一篇《至喜亭記》,正是他獻給世人的歡喜。如今,橫跨長江的至喜大橋,恰是據此命名的。幾年后他早已離開夷陵,所作《和對雪憶梅花》卻有句云:“昔官西陵江峽間,野花紅紫多斕斑。惟有寒梅舊所識,異鄉每見心依然?!币胺及邤?,寒梅舊識,皆是與一方山水暗通款曲的知性知心,詩人始終銘記著的,正是那灣江流與小城給予他的深情撫慰。
⑦詩中的“野花斕斑”一語,常讓我想起他那首《戲答元珍》中的“野芳”:“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痹娮饔谒稳首诰坝尤?。初到峽州,峽州軍事判官丁寶臣久聞歐陽修詩名,有詩相贈,歐陽修乃作詩以答。一首看似俗常的應酬詩,透露的卻是決不氣餒的追求與志向,極富哲理的人生思考:挫折雖叫他心潮難平,甚或有些許迷惘,但“野芳雖晚不須嗟”,來日仍可期待。
⑧一晃,千百年如江水流去,上自屈子、昭君,下至唐宋之際白居易與元稹及其弟白行簡,蘇洵、蘇軾、蘇轍父子的前后“三游”,以及李白、杜甫等一應詩人大家,無論行經一瞥,輕舟已還,還是午夜借宿,駐留為官,皆已從那個小城悄然走過,歷史的紛繁足音,悄然回蕩于一線峽江的江天之間。城雖已非當年之城,倒是詩在、情在。
⑨臨江而行,從穿過三峽大壩變得清澄的江水里,我竟看見了自己。江邊,有人正以一根釣竿“甩釣”著一條大江。小小人影與一條大江相比,何足論也?而那副情景,正可吟宋人詩句:“多少侯門天樣闊,算來何似釣船寬?!遍L江自不會拒絕一葉蚱蜢小舟一張輕盈白帆,就連江邊的土岸,也有情有意。從生長于斯到十八九歲離家求學,與那灣江流親近畢竟短暫,當記憶的山林白云拂動時,生命已然遲暮。而此時,心中就像那天早晨我吃過的一個家鄉糯米油餅一樣,還是兒時味道,輕嘗一口,整個生命,剎那間就芬芳四溢了。
⑩歐陽修早已走遠。心里有一條大江的人,或跟大江一樣,年年歲歲都是浩浩蕩蕩的吧。
9. 分析第②段引用的作用。
10. 第⑨段畫線句的語言很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
11. 有人認為第⑦段內容太突兀,顯得多余,說說你的看法。
12. 評析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意義。
(三)(8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使東川·南秦雪①
唐 元稹
帝城寒盡臨寒食,駱谷春深未有春。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
飛鳥不飛猿不動,青驄御史上南秦。
[注]①此詩是元稹被貶四川通州之時,途徑駱口驛所作。
13. 這首律詩共有幾聯對仗?回答正確的一項是( )
A一聯 B. 兩聯 C. 三聯 D. 四聯
14. 對本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首聯“寒食”“春深”突出節令變換、路程逼遠
B. 頷聯“才”“已”兩個副詞,寫出蜀道天氣突變。
C. 頸聯的比喻運用與“千樹萬樹梨花開”異曲同工。
D. 全詩的語言淺顯質樸,多以口語入詩,辭淺意哀。
15. 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后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四)(19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
②玄自游學,十余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興之后,范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爭論古今學,后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绬及玄答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
③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辟之。州郡以進權戚,不敢違意,遂迫脅玄,不得已而詣之。進為設幾杖,禮待甚優。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見。一宿逃去。
④時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紹客多豪俊,并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公車征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還家。
⑤時袁紹與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譚遣使逼玄隨軍。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遺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縗绖赴會千余人。
(節選自《后漢書·鄭玄傳》)
16. 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杜門不出( ) (2)表為左中郎將( )
17. 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玄乃發《墨守》,針《膏肓》( )
A. 打開 B. 揭發 C. 批駁 D. 表達
18. 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乃延升上坐( )
A. 迎接 B. 邀請 C. 延續 D. 引見
19. 選擇下列加點詞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項( )
A. 以山東無足問者 玄乃以病自乞還家
B. 因涿郡盧植 穰還,以聞,因劾奏吉
C. 陳元、李育、賈逵之徒 清居市不為市之道
D. 紹乃舉玄茂才 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
20. 把第④段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
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
21. 分析第②段畫線句何休之嘆對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22. 結合全文,推測鄭玄屢拒征辟的原因。
(五)(12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送劉函三序
方苞
①道之不明久矣,士欲言中庸之言,行中庸之行,而不牽于俗,亦難矣哉。A蘇子瞻曰:“古之所謂中庸者,盡萬物之理而不過;今之所謂中庸者,循循焉為眾人之所為?!?/span>B自吾有知識,見世之茍賤不廉,奸欺而病于物者,皆自謂中庸,世亦以中庸目之。C其不然者,果自桎①焉,而眾皆持中庸之論以議。D
②其后燕人劉君函三令池陽,困長官誅求②,棄而授徒江淮間,嘗語余曰:“吾始不知吏之不可一日以居也。吾百有四十日而去官,食知甘而寢成寐,若昏夜涉江浮海而見其涯,若沈疴之霍然去吾體也?!狈蚬胖硬灰缘泪呷?,不使不仁加乎其身。劉君所行,□非甚庸無奇之道□?而其鄉人往往謂君迂怪不合于中庸,與親呢者則太息深顰,若哀其行之迷惑不可振救者。雖然,吾愿君之力行而不惑也。
③無耳無目之人,貿貿然適于郁棲③坑阱之中,有耳目者當其前,援之不克,而從以俱入焉,則其可駭詫也加甚矣。凡務為撓君之言者,自以為智,天下之極愚也,奈何乎不畏古之圣人賢人,而畏今之愚人哉?劉君幸藏吾言于心,而勿以示鄉之人,彼且以為诪張頗僻④,背于中庸之言也。
[注]①自桎:自己束縛自己,指堅守節操。②誅求:敲詐勒索。③郁棲:糞池,污秒停積的地方。④詩張頗僻:狂妄偏邪。
23. 將“夫能為眾人之所為,雖謂之中庸可也”填入第①段畫線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
A. A處 B. B處 C. C處 D. D處
24.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處的一項是( )
A. 豈……哉 B. 如……何 C. 無乃……乎 D. 何……為
25. 從論證方法運用的角度賞析第③段畫線句。
26. 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寫作(70分)
27. 作文
生活中,人們往往樂意讀讀得懂的書,做做得來的事。也總有人的做法剛好相反。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認識和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