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五米高考 >浙江高考 >浙江高考試題 >浙江語文試題 >正文

2022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2022-05-19 15:24

2022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

A.眺望燈火,踽踽(yǔ)獨行的我忽然意識到,它就像海上孑然聳立的燈塔,常撫慰疲憊的航船,因為光明是一種召喚,讓人踔(chuō)厲奮發、篤行不怠。

B.薺菜上市,正值黃花魚肥美時,剔出魚肉加上薺菜做成餡兒,包成丸子汆湯,撒(sǎ)上胡椒粉和香菜末,味道鮮甜又清香,比涮羊肉、肉夾(ji?。x還好吃。

C.南方不見下雪,但寒風裹挾著濕潤的空氣,只會更砭(biān)人肌骨,讓人只想蜷(quán)縮在室內,靠近紅彤彤的碳火,捧著熱乎乎的茶,以驅散陰冷所帶來的惆悵。

D.閱卷者不能被條條框框(kuāng)束縛,要警惕故弄玄虛、投機取巧的傾向,明察辭藻華麗、邏輯混亂、觀點膚淺的作文,盡(jǐn)量不被浮華外表遮蔽慧眼而誤判。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中方支持和鼓勵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外交努力,歡迎俄羅斯與烏克蘭就歐洲安全問題進行平等對話,最終形成均衡的、可持續的、有效的歐洲安全機制。

B.華夏先民將天上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宿,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歸成四組,每組各有七個星宿,根據每組星宿構成的大致形狀,想象為龍、虎、雀、龜的形象,俗稱“四象”。

C.教育部門建立了“雙減”工作專項督導半月通報制度,開設“曝光臺”,對“雙減”推行中經多次通報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問題,直接予以曝光,對涉事人員啟動問責程序。

D.這部舞劇在劇作、編舞和舞臺設計上都避免不落入常規敘事的窠臼,將深層次的表達隱藏在主人公的心路糾葛下,將普通人于困境中不屈的抗爭通過舞蹈藝術立體地呈現。

3.某同學搜集古詩詞以勉勵自己立“鴻鵠之志”,下列不合適的一項是(     )

A.津津爽氣貫眉目,十五男兒萬里身。(宋·陳師道《次韻答學者四首·其一》)

B.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唐·杜秋娘《金縷衣》)

C.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唐·繆氏子《新月》)

D.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宋·辛棄疾《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二、選擇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這兩年,我們獲得的重要啟示,是忍耐、紀律與關心他人??此破胀ǖ纳?,都是通過艱苦的戰斗獲得的。那些犧牲與付出,我們絕不能遺忘,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的?!炯住?u>一代代人與疾病戰斗,與貧困戰斗,與愚昧戰斗,我們才能安然挺立在這生生不息的大地上。

擁抱現實,行動起來,有意義的改變才可能發生。一個世界是由無數角落組成的,每個角落的風向都可能關乎全局,每個人都對自己所處的角落守土有責?!疽摇?u>不要忘記愛,要正確使用力量:沒有力量的愛,會趨于哀怨;沒有愛的力量,只能破壞。

到人群中去,不要害怕不同面孔、不同觀點,不管真相并不總是讓人愉悅?!颈?u>在人群中,我們或可汲取力量,洞見真相,辨認方向——古語云:兼聽則明嘛。人群中需要對話,而我們越來越聽不見別人,“妨礙傾聽的罪魁禍首,便是日漸嚴重的自我聚焦、自戀化的傾向”。在數字化時代,要防止被虛擬浪潮淹沒,用真實的自己與真實的世界交互,保持清醒和敏銳,獲得智慧,積蓄正能量,推動自己的成長和世界的進步。

4.文段中的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生生不息B.不管C.淹沒D.交互

5.文段中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有誤的一項是(     )

A.甲B.乙C.丙

三、簡答題組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2月20日晚的冬奧會閉幕式上,曾在開幕式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頌》的44位山里娃再次用希臘語唱起了《奧林匹克頌》,伴隨著純凈的歌聲,奧林匹克會旗緩緩降下。

這44位山里娃來自河北阜平山區的馬蘭花兒童合唱團。北京東奧組委初見他們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不認識音階,不能把握音準;但是他們的聲音干凈透亮,                    。這種素樸純粹,深深打動了組委會。就這樣,“馬蘭花”們從大山唱到了世界,天籟之音照亮了盛會,也照亮無數山區孩子的夢想。

由一群山里娃而不是知名藝術家來演唱奧林匹克會歌,今日之中國以獨特的形式宣告著中國姿態:2008年奧運會,我們強烈地想向世界展現中國幾千年璀璨的文化;而在本屆冬奧會上,我們選擇“用簡約的方式呈現開閉幕式”。

(1)在橫線處補寫形容歌聲“干凈透亮”的話,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30個字。

(2)結合材料,評述北京冬奧會選擇讓山區孩子唱會歌的意義。不超過80個字。

四、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當前,博物館對公共事件的敘事反映出博物館與社會互動范式的革新。博物館被視為重要的文化治理工具,所承擔的公共使命要求其能對公共事件進行即時和歷史維度的展示。公共事件指的是與傳統古器物和古代歷史相對應的、反映現當代社會發展的重大社會和自然事件。為適應當代價值觀傳播的要求,博物館在公共事件的展示上積極探索新的敘事策略。

隨著新博物館學的興起,博物館與社會互動的需求日益增長,博物館有責任反思當前的社會問題并促進公眾辯論。在實現上述職能的過程中,博物館公共記憶媒介的作用被強調。艾利森·蘭茨貝格認為集體記憶“出現在個人和集體經驗的接口上”。而博物館恰恰提供了這種接口。博物館作為記憶空間,具備多種闡釋和參與的突出潛力,為記憶提供活躍的“線索”,超越了記憶的準確性,更關注產生、減少和混淆記憶的作用方式,從而使公共記憶被激活、滋養或挑戰。

博物館不再滿足于服務一小部分受眾,而是轉移到公眾生活和大眾文化中。博物館對公共事件的記憶策略,趨向于將崇高精神帶入普通領域,以及將已被邊緣化或沉默的公共記憶納入權威的主流敘事中,從而使博物館與公眾交流更為民主化,實現了對當下和未來社會的風險管理。

但博物館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記憶“存儲器”,而是作用于當下的即時建構和對歷史的重建,成為記憶的“生產者”。博物館對公共事件敘事的邏輯主要在于處理記憶關系,包括記憶所呈現的對象間的關系,如事件個體與社會整體的關系,以及記憶所附著的主體間的關系,如官方與民間的關系。

博物館最初對公共事件的敘事,傾向于在倫理道德層面圍繞兩組價值觀對立的群體展開,強調二元化的對抗。近年來,博物館愈發意識到民主社會中存在各類沖突,敘事結構被重建為沖突各方間的復雜關系,更加鼓勵多元化敘事。

長久以來,對公共事件的敘事表達始終以官方視角為主,而豐滿的集體公共記憶,以及更多元的社會觀點和價值取向需要民間視角的補充。官方視角更擅長用理想的而非復雜或模棱兩可的術語重述現實;民間視角更傾向于表達公共事件的現實情況,而不是應該表達的樣子。在當下,官方與民間視角的表達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實現了協同作用及多個主體共同發聲。

公共事件敘事話語的轉變可以從大屠殺展覽中窺見一斑。以往大屠殺展覽多以一種主導型話語展開,大屠殺的歷史意義被降低成僅是對后世的警示?,F在,對大屠殺的展覽將記憶與身份認同、種族等眾多話語聯系起來。這種方式不再將重點放在對過去沖突的記憶上,而更關注對個人的苦難產生同情,引起不同背景的觀眾對侵犯人權行為的注意。這一轉變反映出博物館在處理事件個體和社會的記憶關系時賦予了事件個體超越本身的社會意義,擴大了記憶的時空背景。

在社會快速擴張和更迭的過程中,博物館愈發重視自身對于記錄、展示和反思公共事件的使命與責任,將公共事件以不同于學術展示的方式,轉變為活動中的、可用的和可見的公共歷史,能夠營造社會主流的核心價值觀和更高層次的普適價值,在促進身份認同和強化國家主流價值觀中可能比學術的歷史和公民教育更有效。

(摘編自張昱《作為記憶媒介的博物館:對公共事件的敘事與傳播》)

7.下列對文中“博物館對公共事件的敘事”的相關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博物館對公共事件的敘事”指博物館即時地對反映現當代社會發展的重大社會和自然事件進行展覽,是其作為文化治理工具的使命要求。

B.“博物館對公共事件的敘事”體現了博物館作為公共記憶媒介的作用,艾莉森認為博物館連接了個人和集體經驗,為集體記憶的出現提供了接口。

C.“博物館對公共事件的敘事”讓博物館和公眾交流更民主化,對當下和未來社會實現風險管理,這和使原本普通的領域崇高化的記憶策略有關。

D.“博物館對公共事件的敘事”的邏輯主要在于處理記憶關系,通過大屠殺展覽引發對侵犯人權的注意體現了博物館對記憶所呈現對象間關系的處理。

8.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過去,博物館只停留在對傳統古器物和古代歷史的展覽上,隨著新博物館學的興起,博物館也能進入公眾生活和大眾文化中反思社會問題并促進公眾辯論。

B.作為記憶空間的博物館,超越了記憶準確性,為記憶提供活躍的“線索”,從而影響公共記憶,是一個既可建構當下,也可以重建歷史的記憶“生產者”。

C.民間視角的表達更傾向于公共事件的現實情況,民間視角可以補充擅長使用理想術語的官方視角對現實的重述,使博物館塑造出更豐滿的集體公共記憶。

D.與學術的歷史和公民教育相比,博物館將公共事件轉變為活動中的、可用、可見的公共歷史方式,或許更能對公民身份認同及國家主流價值觀產生積極意義。

9.博物館對公共事件敘事的策略有哪些變化?請簡要概括。

五、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幸福的家庭

——擬許欽文

魯迅

“……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陽的光一樣,從無量的光源中涌出來,不像石火,用鐵和石敲出來,這才是真藝術。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藝術家?!?,……這算是什么?”

他想到這里,忽然從床上跳起來了。他早已想過,須得撈幾文稿費維持生活了;投稿的地方,先定為幸福月報社,因為潤筆似乎比較的豐。范圍嗎,就定家庭。他跳下臥床,四五步就走到書桌面前,坐下去,抽出一張綠格紙,毫不遲疑,但又自暴自棄似的寫下一行題目:幸福的家庭。

他的筆立刻停滯了;他仰了頭,兩眼瞪著房頂,正在安排那安置這“幸福的家庭”的地方。他想:“北京?不行,死氣沉沉,連空氣也是死的。江蘇浙江天天防要開仗;福建更無須說。四川,廣東?都正在打。山東河南之類?——阿阿,要綁票的,倘使綁去一個,那就成為不幸的家庭了。上海天津的租界上房租貴;……①他又想來想去,又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終于決心,假定這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作A。

“總之,這幸福的家庭一定須在A,無可磋商。家庭中自然是兩夫婦,自由結婚的。他們非常平等,十分自由。而且受過高等教育,優美高尚……”

“不行不行,那不行!二十五斤!”

他聽得窗外一個男人的聲音,不由的回過頭去看,窗幔垂著,日光照著,明得他的眼睛昏花了;接著是小木片撒在地上的聲響?!安幌喔?,”他又回過頭來想,“什么‘二十五斤’?——他們是優美高尚,很愛文藝的?!?

他覺得胃里有點空虛了,放下筆,用兩只手支著頭,教自己的頭像地球儀似的在兩個柱子間掛著。

“……他們兩人正在用午餐,”他想,“廚子送上菜來,——中國菜。什么‘二十五斤’?不管他。為什么倒是中國菜?……”

“劈柴,……”

他吃驚的回過頭去看,靠左肩,便立著他自己家里的主婦,兩只陰凄凄的眼睛恰恰釘住他的臉。

“什么?”他以為她來攪擾了他的創作,頗有些憤怒了。

劈柴,都用完了,今天買了些。前一回還是十斤兩吊四,今天就要兩吊六。我想給他兩吊五,好不好?

“好好,就是兩吊五?!?

‘稱得太吃虧了。他一定只肯算二十四斤半;我想就算他二十三斤半,好不好?”

“唔唔,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他停了一會,忽而奮然的抓起筆來,就在寫著一行“幸福的家庭”的綠格紙上起算草,起了好久,這才仰起頭來說道:

“五吊八!”

“那是,我這里不夠了,還差八九個……?!?

他抽開書桌的抽屜,一把抓起所有的銅元,不下二三十,放在她攤開的手掌上,看她出了房,才又回過頭來向書桌。

于是他仍復恍恍惚惚的想——

“什么菜?菜倒不妨奇特點?;锢锛?,蝦子海參,實在太凡庸。我偏要說他們吃的是‘龍虎斗’,也就是蛇和貓??傊?,這第一碗一定是‘龍虎斗’,無可磋商?!?

“于是一碗‘龍虎斗’擺在桌子中央了,他們兩人同時捏起筷子,指著碗沿,笑瞇瞇的你看我,我看你……”

“這似乎有點肉麻,哪有這樣的家庭?唉唉,我的思路怎么會這樣亂,這好題目怕是做不完篇的了?!?

他終于忍耐不住,回過頭去。

就在他背后的書架的旁邊,已經出現了一座白菜堆,下層三株,中層兩株,頂上一株,向他疊成一個很大的A字。

“唉唉!”他吃驚的嘆息,同時覺得臉上驟然發熱了。

“吁……?!彼荛L的噓一口氣,仍然想,“幸福的家庭的房子要寬綽。有一間堆積房,白菜之類都到那邊去。那臥室又一間,床底下很干凈,……”他當即一瞥自己的床下,劈柴已經用完了,只有一條稻草繩,卻還死蛇似的懶懶的躺著。

拍!

他腰骨筆直了,因為他根據經驗,知道這一聲“拍”是主婦的手掌打在三歲的女兒的頭上的聲音。

“幸福的家庭,……”他聽到孩子的嗚咽了,但還是腰骨筆直的想,“孩子是生得遲的?;蛘卟蝗鐩]有,兩個人干干凈凈……”他聽得鳴咽聲高了起來,也就站了起來,鉆過門幕,開了風門,聞得一陣煤油氣。孩子就躺倒在門的右邊,臉向著地,一見他,便“哇”的哭出來了。

“阿阿,好好,莫哭莫哭,我的好孩子?!彼麖澫卵ケ?。

他抱了她回轉身,看見門左邊還站著主婦,也是腰骨筆直,然而兩手插腰,怒氣沖沖的似乎預備開始練體操。

連你也來欺侮我!——連油燈也要翻了它!晚上點什么?……

“阿阿,好好,莫哭莫哭,”他把那些發抖的聲音放在腦后,抱她進房,說,“莫哭了呵,好孩子。爹爹做‘貓洗臉’給你看?!彼瑫r伸長頸子,伸出舌頭,遠遠的對著手掌舔了兩舔,就用這手掌向了自己的臉上畫圓圈。

“呵呵呵,花兒?!彼托ζ饋砹?。

“是的是的,花兒?!彼诌B畫上幾個圓圈,這才歇了手,只見她還是笑迷迷的掛著眼淚對他看。他忽而覺得,她那可愛的天真的臉,正像五年前的她的母親,通紅的嘴唇尤其像,不過縮小了輪廓。那時也是晴朗的冬天,她聽得他說決計反抗一切阻礙,為她犧牲的時候,也就這樣笑迷迷的掛著眼淚對他看。他惘然的坐著,仿佛有些醉了。

“阿阿,可愛的嘴唇……”他想。

門幕忽然掛起,劈柴運進來了。

他也忽然驚醒,一定睛,只見孩子還是掛著眼淚,而且張開了通紅的嘴唇對他看?!白齑健彼蚺赃呉黄?,劈柴正在進來,“……恐怕將來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而且兩只眼睛陰凄凄……?!?

他想著,隨即粗暴的抓起那寫著一行題目和一堆算草的綠格紙來,揉了幾揉,又展開來給她拭去了眼淚和鼻涕,就將紙團用力的擲在紙簍里。

但他又立刻覺得對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復回頭,目送著她獨自煢煢的出去;耳朵里聽得木片聲。他想要定一定神,便又回轉頭,閉了眼睛,息了雜念,平心靜氣的坐著。他看見眼前浮出一朵扁圓的烏花,橙黃心,從左眼的左角漂到右,消失了;接著一朵明綠花,墨綠色的心;③接著一座六株的白菜堆,屹然的向他疊成一個很大的A字。

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八日

(選自《彷徨》,有刪改)

【注】本文發表時篇末有作者的《附記》,部分內容如下:“我于去年在《晨報副刊》上看見許欽文君的《理想的伴侶》的時候,就忽而想到這一篇的大意,且以為倘用了他的筆法來寫,倒是很合式的?!?

10.作者為什么不交代主角姓名,而以“他”代替?

11.結合文中畫橫線句的語言特點,簡析人物形象。

(1)“劈柴,都用完了,今天買了些。前一回還是十斤兩吊四,今天就要兩吊六。我想給他兩吊五,好不好?

(2)“連你也來欺侮我!——連油燈也要翻了它!晚上點什么?……”

12.聯系全文,理解字母“A”在文中畫波浪線處的各自意蘊。

13.魯迅稱此文模仿了許欽文的《理想的伴侶》,試分析此文以推斷許文的主要寫作特色。

六、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宋】王安石

臣竊觀陛下有恭儉之德,有聰明睿智之才,夙興夜寐,無一日之懈;而又公選天下之所愿以為輔相者,屬之以事,而不貳于讒邪傾巧之臣。此雖二帝、三王之用心,不過如此而已。宜其家給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顧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壞,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痔煜轮貌话?。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嚴令具,無所不有,而臣以謂無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聞,而澤不加于百姓者,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币悦献又f,觀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遠,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雖甚愚者,猶知其難也。然臣以謂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謂當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蓋千有余載,一治一亂,其盛衰之時具矣。其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亦各不同,其施設之方亦皆殊,而其為天下國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嘗不同也。臣故曰:當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雖然以方今之勢揆之陛下雖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勢必不能也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

臣嘗試竊觀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時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則有沈廢伏匿在下,而不為當時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閭巷草野之間,而亦未見其多焉。豈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謂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則可知矣。今以一路數千里之間,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緩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職事者甚少,而不才茍簡貪鄙之人,至不可勝數。其能講先王之意以合當時之變者,蓋闔郡之間,往往而絕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雖善,在位者猶不能推行,使膏澤加于民,而吏輒緣之為奸,以擾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閭巷之間,亦未見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則陛下雖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雖有能當陛下之意而欲領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遠,孰能稱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勢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狈谴酥^乎?

然則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時,人才嘗眾矣,何至于今而獨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節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有刪改)

【注】①二帝、三王:二帝指唐堯、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②諰諰(xǐ):擔心害怕貌。③路:宋元時行政區域名。宋代的“路”相當于現代的“省”。

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屬之以事                                屬:委托,托付

B.囂天下之口                            囂:喧嘩,使……議論紛紛

C.而不才茍簡貪鄙之人               不才:對自己的謙稱,我

D.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陶冶:培育,造就

15.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            ②死猶為厲鬼以擊賊

B.①而澤不加于百姓者               ②假舟楫者

C.①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        ②知不可乎驟得

D.①而亦未見其多焉                  ②子亦有不利焉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揭示了北宋王朝內外交困、財窮俗衰的深重危機,指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法令制度不夠嚴密完備,并大膽提出變法改革的政治主張。

B.作者認為,當今時代所面臨的形勢與先王時不同,不應照搬先王治國的具體措施,而應效法其治國用意,體現了因時而變、與時俱進的思想。

C.朝廷下達的法令本意很好,但在職的官吏不能推行,不能使朝廷的恩惠施予百姓,一些官吏甚至借機狼狽為奸,欺擾百姓,弊政改革難以實現。

D.本文逐層剖析,得出“當下最緊迫的是人才問題”的結論,說理深刻透辟,議論方式多樣;語言整散結合,張弛有度,多處運用反問句,增加了說理氣勢。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

雖 然 以 方 今 之 勢 揆 之 陛 下 雖 欲 改 易 更 革 天 下 之 事 合 于 先 王 之 意 其 勢 必 不 能 也 何 也 以 方 今 天 下 之 才 不 足 故 也。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其施設之方亦皆殊,而其為天下國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嘗不同也。

(2)孰能稱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

七、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齊天樂 

【南宋】王沂孫①

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箋誰寄。凄涼倦耳。漫重拂琴絲②,怕尋冠珥③。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

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都是秋意。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絕余音,尚遺枯蛻。鬢影參差,斷魂青鏡里④。

【注】①王沂孫,字圣與,號碧山,南宋會稽人,宋亡后,任元慶元路學正。其詞以詠物見長,多故國之思,辭情哀苦。②漫:不要。拂琴絲:《后漢書·蔡邕傳》有“彈琴者見螳螂捕蟬,而形諸琴”的典故,琴聲中透著殺機。③冠珥:古代官帽上的飾物。④《古今注》:“齊王后忿而死。尸變為蟬,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

19.“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中“__________”字是全詞的詞眼??傆[全詞,讓詞人從晝眠中起身的______________成為貫穿始終的線索。

20.陳廷焯說:“詠物詞至碧山,可謂空絕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強求也?!焙單鲞@首詞是怎樣借蟬寫人的。

八、名著閱讀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保ā墩撜Z·里仁》)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保ā墩撜Z·憲問》

21.“弟”字意為__________?!氨玖⒍郎敝械摹暗馈敝饕傅氖莀_________(用材料中的一個字)道。子游的話體現了儒家的__________思想。

22.結合三則材料,簡析有子、子游、孔子對“犯上”的不同態度。

九、句子默寫

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夫子循循然善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罷不能。(《論語》)

(2)故不積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3)四美具,____________________。窮睇眄于中天,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4)執手相看淚眼,__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煙波,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鈴》)

(5)人生代代無窮已,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十、材料作文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優雅”,優美高雅,可用以形容儀容、神態、氣度,也可用以形容心境、處事的方式等。曾獲普利策新聞獎的莎拉·考夫曼感慨:這是一個“優雅缺失”的時代。然而她又相信,不管條件或能力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具備優雅的品質。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答案:

1.B

【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踽踽獨行”的“踽”應讀jǔ;

C.“碳火”的“碳”應寫作“炭”;

D.“條條框框”的“框”應讀kuàng。

故選B。

2.C

【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語序不當,“形成均衡的、可持續的、有效的歐洲安全機制”改為“形成均衡的、有效的、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

B.成分殘缺,“根據每組星宿構成的大致形狀,想象為龍、虎、雀、龜的形象,俗稱‘四象’”缺主語,在“根據”前加上“人們”。

D.不合邏輯,“避免不落入常規敘事的窠臼”否定失當,刪掉“不”。

故選C。

3.B

【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準確鮮明得體的能力。

鴻鵠之志:指遠大的理想抱負。

A.句意:豪邁的氣概貫穿在眉目之間,少年男兒志在萬里。直抒遠大志向。

B.句意: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這是珍惜時間,與“鴻鵠之志”無關。

C.句意:人們不要小看它只像彎彎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會團圓完滿,光照天下。借新月來表達遠大志向。

D.句意:現在你攜帶著書和劍走向應試的遼遠廣闊之路,就像鯤鵬從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鳳凰飛向東升的太陽。借鵬飛北海、丹鳳朝陽表達遠大志向。

故選B。

4.B

5.C

【解析】

4.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A.生生不息:指不斷地生長、繁殖。語境指生命繁衍,使用正確。

 

B.不管:條件連詞。語境是轉折復句,“不管”應改為“盡管”。

C.淹沒:(大水)漫過;蓋過。語境指虛擬對真實的覆蓋,使用正確。

D.交互:指替換著;互相;彼此。語境指真實的自己與真實的世界之間的關系,使用正確。

 

故選B。

 

5.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C.“兼聽則明”是引用古語的內容,“嘛”應在引號外,改為:古語云“兼聽則明”嘛。

故選C。

6.(1)示例①:像一群藍精靈,從樹林里穿過來;像從溪水里流過來,追逐著游魚。

示例②:乘著輕柔的春風,帶上陽光的溫暖,散發出泥土的芬芳。

示例③:仿佛天籟飄灑在人間,珍珠顆顆散落在玉盤,雪蓮朵朵綻放在冰山。

(2)①為冬奧會開閉幕式(體育盛會)帶來全新的藝術形式和體驗;②體現了簡約、自然、樸素、天真的藝術生態(藝術追求)的可貴;③讓山區的孩子們享受音樂的樂趣,點燃孩子們的藝術夢;④展示了當前中國人自然、輕松、自信、從容的姿態;⑤展現了中國多元而包容的文化姿態。(任選幾點,不超80字即可)

 

7.D

8.A

9.①打破“二元對立”的對抗性,建構“多元復雜”的敘事結構。②改變官方視角為主的單一敘事,形成多主體(官方和民間視角協同)的敘事表達。③轉變主導型敘事話語,建立更豐富的敘事話語體系(形成與眾多話語聯系的敘事話語體系)。

【解析】

7.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A.“即時地……進行展覽”錯,原文為“能進行即時和歷史維度的展示”,不等于即時地進行展覽。

B.“博物館連接了個人和集體經驗,為集體記憶的出現提供了接口”錯,博物館提供接口并非艾莉森的觀點,他也未指出博物館連接了個體和集體經驗。

C.“這和使原本普通的領域崇高化的記憶策略有關”錯,原文為“將崇高精神帶入普通領域”,并不是讓普通的領域變得崇高。

故選D。

 

8.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A.“博物館只停留在對傳統古器物和古代歷史的展覽上”錯,原文提出“各國博物館在公共事件的展示上積極探索新的敘事策略”說明博物館對公共事件的敘事策略有了變化,并不能說明過去沒有公共事件展覽。

故選A。

 

 

10.①更具典型性?!八辈痪窒抻谀硞€人物,更便于代表當時一類青年知識分子的常態,顯得更有普遍的現實意義。

②更好地表達主旨?!八睕]有姓名,與其他沒有姓名的主婦、賣柴者、女兒和字母替代的 A 保持一致,表現出幸福的虛幻,更利于主題的表達。

③更利于讀者閱讀?!八钡膶挿盒愿阌谧x者對應現實。

11.第一處:語言啰嗦,具體呈現劈柴價格的細微區別,最后以商量的語調(問號)作結,塑造了一個生活窘迫、精打細算,且依賴男人(沒經濟地位)的主婦形象。

第二處:“連……也”句式反復出現,感嘆句、反問句連用,語氣強烈,可見一個心痛、生氣,且因長期壓抑而憤憤不平的家庭主婦形象。(言其無奈、嘮叨亦可)

12.①第一處“A”指幸福家庭所在地。但幸福之地難以找到,暗指當時中國無幸??蓪?。

②第二處“A”代表世俗生活中的瑣碎庸常,象征現實的一地雞毛?!八睒嬎肌靶腋5募彝ァ睍r一再被外界打斷,充斥著現實的瑣碎。

③第三處“A”代表現實的壓力、理想的沉陷。最后“A”屹然佇立,使他認識到面對沉重的現實,無處可逃,陷入精神迷茫。

13.①反諷(對比、反襯)。本文題為“幸福的家庭”,現實卻毫無幸??裳?,想象中的無比“幸?!焙同F實的無比窘迫形成強烈反差,具有強烈的反諷效果。(若從輕松的筆調角度凸顯其反諷性,亦可)

②心理獨白貫穿全文(以意識流的方式)。小說以“他”的心理描寫(意識流動)為主,展開對“幸福家庭”的多角度臆想,再通過“劈柴”“白菜”拉回現實,使小說有濃郁的意識流色彩。

③幻想與現實故事的“雙線”交織。以幻想中的“幸福的家庭”的構思為主要故事,和“現實中的家庭”互為交織,共同推進情節發展,豐滿了形象,拓深了主題。

④結構的復沓(搖擺)。小說情節在想象和現實之間反復(搖擺),以充分展示“他”的心路歷程和現實窘迫,展現矛盾及反差,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復雜性和分裂性。

⑤復調特征(多重對話交織)。 幻想與現實、世俗與個人,以及自我內部的多重對話體現了文本內容層面眾聲喧嘩的復調特征,是復雜社會的縮影。

 

14.C

15.D

16.A

17.雖 然 /以 方 今 之 勢 揆 之 /陛 下 雖 欲 改 易 更 革 天 下 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 勢 必 不 能 也 /何 也 /以 方 今 天 下 之 才 不 足 故 也

18.(1)他們施行設置的措施也都不相同,然而他們治理國家的用意,主次先后的考量,并沒有什么不同。

(2)誰能符合陛下的意旨,來一一推行這些法令,使每一個人都能蒙受改革的好處呢?

【解析】

14.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沒有才能、馬虎草率、貪婪失德的人?!安徊拧笔侵笡]有才能,不是對自己的謙稱。

故選C。

15.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①句意:天下的經濟狀況一天天困窘?!耙浴?,連詞,表修飾。/②句意:死后還要變成厲鬼去打擊敵人?!耙浴?,連詞,表目的,來。

B.①句意:但是他們的恩澤沒有施予百姓(的原因)?!罢摺?,助詞,與后一句中的“也”一起表判斷,引出后面的原因、解釋等。/②句意:借助舟船的人?!罢摺?,助詞,……的人。

C.①句意:不至于讓國家動蕩、讓臣民恐慌?!昂酢?,介詞,相當于“于”。/②句意:我知道這些不可能屢屢得到?!昂酢?,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起到調解音節的作用,不譯。

D.①句意:也沒有看出人才多啊?!把伞?,語氣詞,啊。/②句意:您也有不利的一面啊?!把伞?,語氣詞,用于句末,加強語氣,啊。

故選D。

16.

本題考查學生概括賞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A.“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法令制度不夠嚴密完備”錯誤,由第一段最后“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可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建立法令制度”。

故選A。

17.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雖然如此,根據今天的形勢來考察衡量,陛下雖想改革國家的弊政,以符合先王的用意,依據現今的時勢,必定不能做到的。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當今天下人才不足的緣故。

“雖然”是古今異義詞,“雖然如此”,獨立斷開;

“以方今之勢揆之”中“以方今之勢”作狀語修飾謂語動詞“揆”,“之”為賓語,其后斷開;

“陛下雖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中“陛下”作主語,“欲”為謂語,其后主謂短語作賓語,其中“天下之事”作小謂語“改易更革”的賓語,其后斷開;

“合于先王之意”中介詞“于”引出謂語動詞“合”的賓語——“先王之意”,“意”后斷開;

“其勢必不能也”獨立成句,“其勢”作主語,“也”為句末語氣詞,之后斷開;

“何也”,疑問句,獨立斷開;

“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是判斷句,“以……故也”表判斷。

18.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施設”,施行設置;“方”,措施;“殊”,不同;“而”,表轉折,然而;“為”,動詞,治理;“本末”,主次。

(2)“孰”,誰;“稱”,符合;“指”,通“旨”,意旨;“以”,來;“蒙”,蒙受;“施”,恩澤,好處;“孰……乎”,誰……呢?

參考譯文:

我私下觀察,陛下您有恭謹儉樸的品德,有聰明智慧的才能,早起晚睡,沒有一天懈??;又能公正地選拔天下人一致擁護的人擔任輔佐大臣,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他們,而不被讒佞奸邪的小人所迷惑。即使是二帝、三王那樣的用心,也不過如此而已。按理應該家家豐給,人人富足,天下太平。但實際并不是這樣,從內部來看還不能不對國家的命運擔憂,從外部來看還不能不害怕異族的侵擾,天下的財力一天天地困窘窮乏,而社會風氣一天天地衰頹敗壞,天下的有志之士深深憂慮,常常擔心天下不能長治久安。這是什么原因呢?弊病就在于不懂得建立法令制度的緣故。

如今朝廷的法令嚴密詳備,無所不有,而我卻認為沒有法令制度,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現在的法令制度,大都不合先王治理國家的政策。孟子說:“國君有仁愛的心意和仁愛的聲譽,但他的恩澤卻不能施加到百姓頭上,那是因為治國沒有效法先王之道的緣故?!庇妹献拥脑拋砜疾飚斍暗谋撞?,問題的關鍵正在這里。

當今的時代,距離先王的時代已很久遠,所遇到的變化、所面臨的形勢不同,而想一一重修先王的政策,即使是十分愚蠢的人,尚且知道它的困難。然而我之所以認為當今政策上的錯誤,弊病在于不效法先王的政策,是指應當效法先王的用意。二帝、三王的時代距今約有千年,其間治亂更迭,盛世衰世都有。他們所遇到的變化、所面臨的形勢,也各不相同,他們施行設置的措施也都不相同,然而他們治理國家的用意,主次先后的考量,并沒有什么不同。所以我說:應當效法先王的用意。效法先王的用意,那么我們所進行的變法改革,就不至于驚駭天下人的視聽,使天下人議論紛紛,而這本身就已合乎先王的政策了。

雖然如此,根據今天的形勢來考察衡量,陛下雖想改革國家的弊政,以符合先王的用意,依據現今的時勢,必定不能做到的。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當今天下人才不足的緣故。

我曾試著觀察天下在職的官吏,覺得人才從來沒有比現在更為缺乏。上面缺乏人才,就會有人才沉淪廢棄、隱伏埋沒在下面,而不被當時執政的人所發現。我又到民間去訪求,也沒有發現有多少人才。難道不是由于培養造就人才的方法不正確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嗎?我認為當今在職的人才不足的情形,根據我出使外地所接觸到的現象,就可以知道了?,F在一路方圓幾千里之間,能夠推行朝廷的法令,知道它的輕重緩急,而且一切措施都能讓百姓做好他們本職工作的人才很少,而沒有才能、馬虎草率、貪婪卑鄙的人,卻不可勝數。那些能夠講求先王的用意,以適應當下形勢變化的人,大概整個州郡當中,往往沒有一人。朝廷每一項法令下達,雖然本意很好,在職的官吏還是不能推行,使陛下的恩惠得以施予百姓,而一些官吏常常借機狼狽為奸,欺擾百姓。所以我說:在職的人才不足,而民間百姓當中,人才也不見得多。人才不足,那么陛下雖然想改革國家的弊政,使它合乎先王的用意,大臣當中雖然有能夠符合陛下的心意而想承擔改革任務的,但是九州這樣大,四海這樣遠,誰能符合陛下的意旨,來一一推行這些法令,使每一個人都能蒙受改革的好處呢?所以我說:目前的形勢一定不能做到。孟子說:“只有法令,它是不能自己施行的?!辈徽钦f的這種情況嗎?

那么現在最緊迫的事,在于人才而已。今天的天下,也就是先王那時的天下。先王的時代,人才曾經很多,怎么會到今天人才就不足了呢?所以說:這是培養造就人才的方法不正確的緣故。

19.驚;蟬鳴(蟬聲)

20.①用蟬的特點喻人的特點,表達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潔的節操。②借蟬的典故抒發人的情感,表達詞人不愿再蹈危機、再履官場之意。③借蟬鳴(擬人)自訴心聲,抒發自己人生如夢、凄苦無人說的惶恐和悲涼。④以蟬所處的環境喻人的處境經歷,蟬的末日已臨,暗指自己凄涼的身世。⑤以蟬之死引發聯想與想象。樹枯蟬死,枯蛻尚遺,表達自己的節操無人理解、魂斷遺恨無盡之意。

 

21.     悌/順從和敬愛兄長     仁     中庸

22.①有子反對“犯上”,認為若好“犯上”,就會“好作亂”。②子游也反對“犯上”,他認為若侍奉君王不適可而止,而到了繁瑣無度、冒犯君長的地步,就會自取其辱。(答“子游反對犯上,對君王應該是侍奉的態度”,或“子游并不反對犯上進諫,但主張如果君王不聽取意見,在進諫次數上要適度,否則只會自取其辱”亦可。)③孔子認為可以犯上。為了君臣大義,國家大利,可以犯顏諫諍,但絕不可欺騙君王。

 

參考譯文:

有子說:“那種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人,卻喜歡觸犯上級,是很少見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更是從來沒有的。有德行的人總是力求抓住這個根本。根本建立了便產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子游說:“進諫君主過于頻繁,就會遭受侮辱;勸告朋友過于頻繁,反而會被疏遠?!?

子路問怎樣服侍君主??鬃诱f:“不要欺騙他,但可以犯顏直諫?!?

23.     博我以文     約我以禮     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     二難并     極娛游于暇日     竟無語凝噎     暮靄沉沉楚天闊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長江送流水

 

《2022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立即下載

點擊查看 浙江語文試題 更多內容

卡1卡2卡三卡2021精品_啦啦啦高清影视在线观看www_4399看片手机在线高清动画_波多野结护士超清无码中文影片